来源:威海网·威海晚报
作者:孔玲
肖杰(左二)和乘同一班校车的同学们关系越来越融洽。
车忠卫和赵喜双夫妇带着车上的孩子到肖杰家,看望她生病的“爸爸”。
1名司机、1名照管员、23名学生、381元钱……这是一组普通的数字,而32中学区1号校车上的驾乘人员及学生们却用这些原本苍白的数字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不久前,校车司机车忠卫和照管员赵喜双意外得知车上一个名叫肖杰的小女孩家庭陷入困境,夫妻二人本想自己尽点心意帮帮孩子,没想到得到了整车孩子的响应。于是,一场自发的捐助行动在校车上展开了。
沉默小女孩身世坎坷
车忠卫是市育龙校车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驾驶员,其妻子赵喜双则是车上的照管员。从2012年起,他们接手32中学区1号校车。每天的朝夕相处,让夫妻两人与孩子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车里总能听到孩子们爽朗的说笑声,他们总愿将这一天在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跟夫妻两人分享。但是车上一个叫肖杰的女孩却总是沉默寡言。
一次偶然的机会,车忠卫从校长那里了解了肖杰的情况。原来,肖杰出生在云南,是个佤族姑娘。不幸的是,母亲在她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她5个月大时,在外打工的父亲也因意外离世。爷爷奶奶带着她投奔定居荣成的姑妈。不想之后的几年里,爷爷奶奶也相继离世。
肖杰从小便在姑妈家生活,所以从会说话起,她便叫姑妈“妈妈”,叫姑父“爸爸”。因为姑父身体有残疾,全家人多年来一直靠着姑妈种地加上外出打零工生活,姑妈的坚强,让肖杰和姑姑家的姐姐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近两年姑父的病情开始加重,姑妈在开拖拉机下地干活时意外摔伤了腿,没法干活了。失去了经济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陷入窘境。
同车同学发起募捐
家庭的变故,让只有13岁的肖杰少了同龄孩子的快乐,更多的是沉默寡言。车忠卫、赵喜双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便尽可能地照顾一下这个小女孩。天气渐冷,夫妻两人便把自己女儿的衣服送给肖杰。
不久前的一天早上,天空下起了雨夹雪,每个孩子上车后都把雨伞放在赵喜双准备好的水桶里,但肖洁上车后,伞却怎么也收不起来。赵喜双仔细一瞧,原来她拿的是一把已经坏了的雨伞,用铁丝绑在一起。第二天,赵喜双从自家拿来了一把伞,放学时送给肖杰。车上一名学生看到后,好奇地问赵喜双为什么要对肖杰这么好。赵喜双忍不住把肖杰的情况告诉了这名学生。
“大姨,我们大家想把自己的零用钱捐出来,帮帮肖杰,可以吗?”让赵喜双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早上,一场自发的捐款行动在校车上展开。程玉杰同学负责收爱心捐款,方召伟同学负责记录。于是,2块、3块、5块、10块、20块……车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几名高年级的小姐姐还给肖杰捎来了几件过冬的棉衣。车上23名初中生的捐款再加上车忠卫夫妇每人的100元钱,当天,一车人共筹集了381元钱。“孩子们,你们都是善良的好孩子,谢谢你们。”看着孩子们的善举,赵喜双动情地说。随后,车忠卫将这笔钱以及捐款明细交到了学校,由学校老师转交给了肖杰的姑妈。
23名乘校车孩子捐款的事儿,很快在车忠卫夫妇的同事间传开了。第二天,32中学区小学部几名乘校车的学生也给肖杰送来了衣服和钱。考虑到孩子太小,赵喜双只收下了衣服。没想到,当天晚上她就接到一名孩子家长打来的电话:“赵大姐,我听孩子讲,肖杰家里有困难。明天让李思楠捎去20块钱,请你帮忙转给肖杰的家人,这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别嫌少。”
如今,与肖杰一起乘校车的孩子们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会拉着肖杰一起。渐渐地,肖杰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也愿意说话了。
受助女孩懂事会疼人
昨日,当记者见到肖杰时,她刚刚放学正和其他同学在指定地点排队等候上校车。虽然话不多,但是跟记者打过招呼后,她的脸上立即露出了让人心暖的微笑。清点人数后,赵喜双一声令下,肖杰便和同学们快速而有序地上了车。
在随后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也许是因为家庭的不幸,肖杰从小便很懂事,在家总是尽可能地帮助“妈妈”多分担一些家务活,刷碗、洗衣、打扫、到地里干农活……虽然比同龄孩子承担了更多的家务,不过因为有“爸爸”“妈妈”还有姐姐在身边,她没有觉得孤单过。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她拿着户口本来问我,为什么她爸爸和姐姐姓孙,而她姓肖。”姑妈肖叶门说,当时也没法跟孩子解释,后来随着她慢慢长大也就知道了一些。肖杰从小就会心疼人,有一次,肖杰在炕沿上写作业,姑父的旧疾发作了,看着姑父难受的样子,肖杰一边不停地叫爸爸一边抹眼泪。
如今,虽然学校按政策为肖杰和姐姐减免了各种费用并申请了午餐、乘车等补贴,但是一家人的开销及今后的生活来源仍让肖叶门一筹莫展。“谢谢这些孩子们。”当接到这笔来自孩子们的爱心款时,肖叶门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我们会一直帮下去的,让这个孩子感受到更多温暖。”车忠卫说,他也希望社会上更多的好心人能一起关注这个孩子的成长。
校车网© 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