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车祸引发的思考 为中国校车正名

来源:校车网

作者:校车编辑

2017.05.10 - 校车安全 校车

  一直以来,中国的校车总是与超载、事故、翻车等关键词联系到一起。校车,应当是学生安全的保护伞,但却总和事故挂钩。除此之外,人们还喜欢拿中国的校车与国外校车相比较,中国校车质量不行的理念在许多家长心中生下了根。

一场车祸引发的思考 为中国校车正名

  百度搜索校车 负面消息占多数

  2012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校车成为了各大客车企业产品研发推广的重点,然而到了2017年,我国的校车普及率仍然很低。可以说,这与不断爆出的校车安全事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中国家长心中,校车并不值得信赖,家长敢让孩子坐校车的很少,从而导致校方对校车的需求并不旺盛,从而导致校车市场一直低迷。

  中国校车真的不行吗?

  中国校车质量达标吗?

  2017年4月26日,辽宁大连瓦房店红沿河镇达营村村委会附近发生一起车祸事故。一辆载有多名幼儿园学生的校车与一辆满载白色钢管物料的货车发生相撞。校车中多名学生受伤,幸无生命危险。货车司机受重伤后因抢救无效身亡。从现场图片中可以看到,货车几乎被撞毁,而校车几乎完好无损。

  一方面对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另一方面,现场校车几乎没发生大的变形,也让很多网友感到欣慰,校车质量很过关!从现场的图片也可以清晰的看出,这辆校车来自宇通客车,并非什么进口品牌,而是真正中国制造的中国品牌。

一场车祸引发的思考 为中国校车正名

  大连校车事故现场照片

  而这次事故也并非特例,2014年12月9日,吉林省吉林市街头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黑色捷达轿车撞了路中间的护栏后,撞到一辆自北向南正常行驶的校车上。结果捷达轿车被宇通校车“弹飞”,捷达轿车司机受伤,而校车的司机和车中学童毫发无损,只有校车的保险杠略微弯曲。

一场车祸引发的思考 为中国校车正名

  校车事故中网友纷纷点赞校车质量

  这两个事件的相关新闻评论中,网友纷纷对校车质量表示了认可。这也是在校车新闻中少有能看到的正面评论。

  认可度有所提升 但普及率仍然不高

  虽然,大部分网友都对校车质量表示认可,但是在大多数家长心中,对校车的安全性仍然存有怀疑。实际上,我国每年都会有校车出口到海外,一千辆以上的大批交付订单屡见不鲜。此外,中国也有不少国际学校会选择中国造的校车,这些“中国造”的校车屡屡得到海外用户的认可, 却很难得到中国家长的认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我国约有46万多所幼儿园、小学、初中,而每年校车的销量只有2万辆,远远低于我国学校的数量,如果按在校生数量计算,这个数字的差距将更大。

  校车不值得推广吗?不是。在城市,如果学校配备校车,一是可以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拥堵的问题,二是能够为家长节约大量的接送孩子的时间。三是,不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孩子上下学的疲惫。在农村,尤其是上学路途较远的地区,如果有校车接送,一是能减少孩子上下学的时间,二是能够保证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

  尽管校车有如此多的好处,但在中国仍然难以普及:

  一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学校如果投入校车,多半需要学校自己掏钱,国家并没有针对校车给学校财政支持。

  二是缺乏监管,尽管《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已经出台多年,但是在校车监管上力度仍然不够。这也是校车频繁出现超载、翻车等事故的原因之一。

  三是校车一旦出事故,学校和主管机构都要负责任。这就让很多地方教委和学校不愿意支持校车的发展。

  四是,社会舆论导向。正如搜索时看到一样,许多关于校车的新闻都是负面新闻。媒体报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负面报道可以督促生产企业进步,生产安全性能更高的产品;另一方面,则容易让大众对校车产生不信任感。越来越多的负面报道让家长不放心校车安全,也让家长不愿意选择校车,从而导致学校购置校车的意愿降低,从而导致市场变小,政府投入力度变小……逐渐进入一个死循环,最终导致校车的普及率一直很低。

  记者一位生活在国外的朋友经常会发送女儿上学的状态,他并不是送女儿去学校,而是送女儿上校车。在国外,家长将孩子送上校车就会安心,送上校车就是送孩子进校园,校车无疑是学生安全的保护伞。而在中国,却见不到这样的场面…

  作为一家专业校车网站,无法改变政府决策,也无法改变监管制度。但是,作为一家专业校车网站,可以为我国的校车发出更多正面的声音。我国目前的校车质量禁得起市场的考验,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网站或者媒体,能多宣传一些校车方面的正面报道。

  也愿,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坐上安全舒适的校车。

一场车祸引发的思考 为中国校车正名

校车网© 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