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校车联盟
作者:
中国这样一个区域经济差异化比较显著的国度,实施怎样的校车补贴制度才能确保各级各地政府在校车财政支持力度上的公平? 如何实现全国各地学生享有均等化的校车补贴政策? 这些都是中国校车补贴制度构建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1、 按照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校车补贴制度
基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和城镇贫富财产差距的现实,国家在进行校车补贴制度的顶层设计时,应加大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的力度。为使校车补贴制度公平地照顾到每个家庭,保证所有中小学生均等地享受到财政支持,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依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担相应的校车财政补贴。对于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国家采取封顶校车配套补贴制度,就其中不足额的配套部分,建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3∶ 7的比例分别承担; 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则由国家财政提供较高的有条件非配套性校车补贴,具体可视运送学生数、路程和生源密度核算校车补贴费用,每年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发展西部地区的校车服务; 对于中部地区,国家施行不封顶配套性校车补贴制度,具体配套比例可视各地情况详细加以规定,大体上由中央和地方各自承担 50% 。
2、 将校车补贴纳入到 “两免一补”范畴
2001 年,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并且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村学生,中国开始实施免费教科书、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 “两免一补”政策,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责提供。同期,我国开展大规模 “撤点并校”工作,由此导致学生家校距离陡然增加。如果国家不将校车费用纳入到 “两免一补”范畴,那么在家校距离增加、公共交通不发达等因素的综合发酵下,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极有可能因无力承担相对高昂的校车费用而缀学。虽然各级各地政府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发展寄宿制学校,但额外增加的交通费转嫁到农村家庭身上,显然有失公允。为此,建议将校车补贴纳入到 “两免一补”范畴,政府需要依照城乡校车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拨付。
3、 构建合理的校车成本分担机制
从国外校车运营所需资金来源来看,校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依赖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立足于中国国情,可考虑从成本规制入手,确定校车正常运营的成本范围,构建合理的校车成本分担机制。在进行校车运营成本预算、补贴额度测算时,成本分担机制可以为各级各地政府提供比较科学的参考标准。总的来说,校车成本包括校车采购成本和日常运营成本两大块。校车采购成本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比例承担,具体标准可参照 “西部地区 7∶ 3,中部地区 5∶ 5,东部地区按各省经济状况具体确定”。日常运营成本可按照政府和家庭共同负担的方式支付,各地可依据政府财力、家校距离、地理环境等因素制定相应校车补贴比例,以保障校车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4、有序推进校车补贴制度
在地方财力横向失衡和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纵向失衡的双重失衡压力下,要均衡地方政府财力、促进校车服务均等化,就必须注重发挥校车补贴制度的应有效力。校车补贴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公平性有赖于 “有序推进”的原则,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要顾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解决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校车服务需求之间的严重不对等问题; 另一方面要保证校车补贴制度公平惠及到每个家庭,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校车供给水平,以求达到所有国民享受到大致相同的校车服务。根据 “有序推进”原则,开始实行低标准的校车服务均等化目标,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或提高。就不同的实施对象来说,可按照先小学生和中学生、后幼儿的步骤实施。就校车本身来说,我国校车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先要解决“少”的问题,后解决 “好” 的问题; 也就是说,起步阶段不能过于注重提高校车的 “质量”,而应该从校车的 “数量”上下功夫。
5、建立规范化的校车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中国目前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一般要求地方政府按相应比例进行资金配套。中央财政之所以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出配套要求,是因为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转移支付效果而采取的折衷做法。但中央财政对配套资金的要求并未考虑各地财力差异,加之转移支付前就已明确规定相应的配套标准,使得老少边穷地区对此望而却步,导致大量专项补助资金实际上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为避免此类现象在校车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一再上演,建议设计出一套比较科学的计算公式,以此为依据确定校车专项转移支付额度,减少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补助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同时,对校车专项转移支付的绩效考核由注重资金投入转向资金使用效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由此,规范化的校车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既能做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配套压力,又能提高贫困地区争取校车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积极性。
声明:本文言论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来源:校车联盟|中国校车补贴制度的顶层设计
校车网© xiaoche001.com